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云南五色草造型-大自然的美
云南景色一个省的森林覆盖率达55.7%,一座城市的森林覆盖率达68.7%,生活将会怎样?
云南就是这样一个省,普洱就是这样一座城。普洱是云南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基本省情的缩影,极具代表性。
2016年11月21日,北京中雪,普洱却温暖如春。中巴车穿梭在种满凤凰木、樱花、火焰木、杜鹃花的街道,满眼绿色里不时跳出橙色的炮仗花、紫色和粉色的三角梅,普洱城区空气清新、干净清爽。普洱市域内有国家、省、县三级自然保护区16个,94处休闲绿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其他面积20公顷以上的郊野公园等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28处,保存着我国近1/3的物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高达2110亿元,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8000个以上,是我国乃至世界生态环境最好、空气洁净度最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经过4年多的创建,2015年11月,国家林业局授予普洱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通过创森,普洱实现了森林、城市、园林的有机融合。
2009年以来,云南“国家森林城市”从无到有,包括滇中的昆明,滇南的普洱。云南省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5.7%,城市寸土寸金,森林覆盖率已远超大多数省区,为啥还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呢?
答案清晰可见,民众需要生态健康的城市。
多年来,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相伴相生的是土地大片硬化,城市化对原有生态空间,特别是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不断挤压和切割,造成自然空间的破碎化,限制了动植物迁徙和基因交流,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云南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以市域为基础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对缓解城市连片发展、休闲空间不足、外来景观入侵、伪生态行为泛滥等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近自然”理念
11月22日清晨,从成都远道而来的63岁的王永金,带着老伴和孙女在晨雾弥漫的普洱梅子湖栈道上散步。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投射在湖面上,美如仙境。王永金觉得和四川很多地方比起来,普洱的美,美在自然,美在大气,没有多余的人工雕琢,基础设施依山傍水就势建造。“安逸得很,太适合居住了。”
“近自然”理念贯穿普洱创森实践,这也是普洱发展理念的转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探索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普洱创森过程中,有了清晰的定位: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普洱最优质的资源、最响亮的品牌。有了清晰的区划: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普洱市林业局局长李钊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通过创森,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普洱人的常态。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已成为普洱人的共识。“观念的转变,是普洱人创森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位于普洱市中心老城区振兴大道的倒生根公园,被金钰广场和八益商贸城环绕,占地6亩。因公园左侧高地上一棵300年树龄,长着倒生根的细叶榕得名。为保护这棵古树,普洱市财政投资4000多万元,将附近的普洱市公安局、中级人民法院和司法局搬离,将空间还给古树,将绿地还给市民。每天早晨9点,75岁的罗庭英都会到离家不到500米的倒生根公园打太极。这棵榕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我老了,树还那样,每天都会来,不然会惦记。”这就是乡愁。
普洱国家公园离主城区不到10公里,依托国家公园进行的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犀牛坪景区开发也秉持了“近自然”理念。普洱国家公园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方认为,要在保护好普洱国家公园现有森林资源、森林景观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在建造游客接待基础设施时,我们只用了市林业局批复采伐限额的1%,让房子和森林融为一体。普洱的生态资源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我们要以保护为前提避免同质化开发。” 在普洱市林业局党委书记于成刚看来,“国家森林城市”是普洱的一块“金字招牌”。
以前,普洱只是游客前往西双版纳的途经地,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旅游目的地。“游客愿意来,待得住,多好!” “去公园”模式 在昆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不仅让绿色成为昆明的底色,也拉动了林业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昆明新城区呈贡,“一条龙都市农庄”依山傍水,占地8600多亩,是在昆明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中依托观赏苗木产业慢慢“养”出来的园子。漫步园中,银杏、滇朴、红果树、香樟、罗汉松、云南樱花、桂花错落有致,亭台水榭,风光旖旎。云南一条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富很得意自己的作品,“我们以‘去公园’模式对农庄进行规划和建设,不修公园,在不破坏原有植被和景观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建设,而且选育种植的树种都是本地的,有100多种4万多棵。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适地适树是最佳的选择,可以确保绿化效果及成活率。”
2009年至今,已投资3亿多元的“一条龙都市农庄”,先造林绿化,后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去公园”的创新之路。基础设施建设“限高”,不超7米;使用林地“限量”,每100亩林地最多占用1亩。让来购买种苗的客商看见绿化的效果,让来参观、休憩的市民与自然接触,不是逛公园,而是看山望水。庞富说,“‘去公园’模式,让土地价值得到提升,环境得到治理,企业得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森林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实践,生态与民生高度融合,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目前,云南临沧、曲靖、弥勒的“国家森林城市”正在创建过程中,昆明和普洱成为他们学习和讨教的对象。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办法,创建成功的国家森林城市,3年复评一次,相应指标不达标的将被摘牌。昆明和普洱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开了个好头,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云南林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云南要创建5个“国家森林城市”,10个省级森林城市、县城。云南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建设森林城市,是新时期加快城乡绿化和生态建设的一种创新实践。透过已经成功创建的昆明市和普洱市,可以感受到通过创森,避免了城市同质化,城市形象改变了,城市竞争力提升了,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循环绿色收入增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理念得到传播,城市自信慢慢树立,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但创森是一个综合性的民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有情怀的主政者,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需要科学的精神和科技的手段。